仡佬族文化集

当前位置 :首页 -> 仡佬族:>仡佬族其他祭祀

  • National Culture & News / 仡佬族文化

仡佬族其他祭祀

民族:仡佬族 | 作者: | 浏览:0次 | 来源:

[db:ds]

仡佬族文化集

仡佬族的社日祭祀

一年之中有两个社日,两次祭祀“社神”,即土地神。春社日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,旧俗农家要办“社饭”,以敬奉土地公婆,祈求一年庄稼丰收,俗称“过社”。秋社日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,是农民庆秋收的祭日。但是,由于秋社正是秋收大忙时节,人们少有空闲。所以,一般都改在春社之后,桃花开放时节,举行“谢土”仪式。

“谢土”的人家要先做好准备,备好粉粑、豆腐、刀头、酒礼之类;要请“先生”来主持。先生先用红纸写上五方正神之位,贴于堂屋四方和中堂之下,每方就地摆设一个特制的“灯盏粑”(高约2寸,两头大中间小)形如灯台,内装茶油和灯草,再摆三个“印粑”(1寸大小),两片豆腐。中堂前摆个簸箕,堆放稻谷、玉米、薯类、瓜果,表示获得丰收。“先生”点燃蜡烛和灯盏粑,焚香化纸,口中念念有词,手敲金钵,长揖而祭。所念之词甚多,皆是祈求家道昌盛,五谷丰登等语。如“天圆地方,历经九章;灵符安正、万事荣昌”。祭祀结束以后,小孩子们一阵轰抢,以抢到灯盏粑为乐。

仡佬族的山神祭

山神祭祀各地提法不同,时间也不一致,有的早,有的晚,但祭祀目的却是相同的,希望山神管好“山荒”(野兽禽鸟),不要伤害本寨的庄稼。

相传古历三月初三是“山王菩萨”的生日,旧时很多地方都建有小小的山王庙于荒野路旁,以供祭祀。然而,凯峡河仡佬族称为祭“猫猫菩萨”;河坝场一带称为祭“娘娘会”。按照民间的说法“猫猫”和“娘娘”指的都是“山大王”,即老虎或“白虎”。

祭祀的形式也很特别,每户人家自备一些吃食,寨老备办香烛纸钱及“诉文”,齐集前往某处荒僻的地方举行祭祀。祈祷火化诉文之后,将带去的食物吃完,吃不完的抛撒开去,包括盛食物的碗筷、竹篮、背蔸等物全部抛弃,回头就走,任何人不能回头观看。

四月八祭祀

相传这一天是“牛王菩萨”的生日,又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,要举行家祭和庙祭。

这一天要放牛休息,并拿米饭、糍粑给牛吃。旧时石阡县城人民要上五老山伴云寺去朝拜“牛王菩萨”。佛教信众要到附近的庙宇举行祭祀。

端午祭祀

石阡县城一带,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俗称过小端午。一般人家都要包粽粑,备齐鸡鸭鱼肉蛋等,要用菖蒲、艾蒿挂在大门两边,以避邪气。有的还要造雄磺酒撒于房前屋后以防蛇虫;要煮红鸡蛋、大蒜头来吃。届时女儿女婿、干儿干女、未过门的儿媳、未婚的女婿等,都要来家做客,俗称“打端午节”。端午节是为了祭祀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,旧时石阡县城要在龙川古渡开展划龙船竞赛和抢鸭子活动。

高山或半高山地区,插秧正忙,所以改在五月十五,俗称过大端午。一般要在十四的天放假一天,男人们要下河打捞鱼,上山捕猎,备办吃喝。

七月半祭祀

七月十三日,古称“中元节”、“月半节”或“鬼节”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,也是仡佬族的“吃新节”。进入七月,仡佬族人习惯在成熟得较早的田土中——无论是自家或别家的,摘取几线谷穗、小米穗,供在自家“香火”上敬奉祖先。有的还要供石榴、梨子等。还要备办若干纸钱包封,一并供奉在“香火”上,早晚焚香叩祭,称为“接祖”。

节日的天,要备办丰盛的“吃新宴”。争取有新产的稻米做饭,用新鲜的蔬菜、鸡鸭鱼肉敬奉祖先。夜间,将供奉的纸钱包封送往水边、路旁进行火化,燃放鞭炮,称为送祖。

此外,尚有八月中秋节、九月重阳节、腊月敬灶节等,皆仿汉俗,不一赘述。

(稿件来源:石阡县委宣传部 蔡正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