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南族文化集

当前位置 :首页 -> 毛南族:>毛南族肥套 用于还愿的舞蹈

  • National Culture & News / 毛南族文化

毛南族肥套 用于还愿的舞蹈

民族:毛南族 | 作者: | 浏览:0次 | 来源:

[db:ds]

毛南族文化集

"还愿舞",毛南语称"肥套",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,盛行于明清之际,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,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、山歌、戏剧、舞蹈、音乐、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。其歌、舞、乐、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、冀望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,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,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。

主要特点

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,内容丰富,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、傩舞、傩戏、傩乐、傩故事(口头传说)、傩面具雕刻几大类。"肥套"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。"还愿"时需要摆设各种"供桌",搭神坛,在神坛上"安楼",挂神像,舞蹈活动均用一班师公主持进行。当主唱的师公念请哪种神时,即由师公戴上该神的木面具舞蹈。这些舞蹈的主要内容是"还愿"之家希望通过祈神活动得到"恩赐",使以后的子孙兴旺发达。其过程由主唱师公念咒语、唱神书。念唱到哪个神,哪个神就出来舞,都按一定的程序表演。

表演由一帮专业的神职人员主持,整体结构是由十五个舞蹈组成,内容非常丰富,他们表演登梯、超度、架桥、拣花、送花、坐殿等舞蹈。

舞蹈的基本动作有软拜步、起伏碎步、甩袖、绕手轻拜、跳小步和辗转绕圈等。很少有剧烈粗犷的跳蹦。动作规律是在流动行进中起伏跳荡,轻柔悠然,气氛较为庄重肃穆。男性神多身穿龙袍、蟒袍,袍上绣着各种鲜艳声调的图形,并配上闪光片。女性神则上衫下裤,不穿裙,与民间妇女的服饰大致相同。

传承价值

毛南族肥套的形成、发展、演变对认识毛南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。其傩文化以歌、舞、乐、戏等多种形式表现,可以看到毛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与嬗变的印记。

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,毛南族肥套处于濒危状态,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,使其发挥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作用。(来源:中国文化网)

从传播学角度看肥套傩俗

毛南族“肥套”傩俗,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历经无数个历史朝代顽强的存活下来,发展和演变,反映着毛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;傩俗歌、舞、乐、戏多种娱乐形式,透射出毛南族文化艺术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嬗变。

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,“肥套”傩俗传播,可以说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继传现象,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、共享、互动和重组,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,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。

毛南族“肥套”傩俗的传播主要是以口耳相传、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。在这个过程中,符号成为傩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。毛南族“肥套”仪式中的许多符号按照一定方式组成,这就是符号的编码过程,然后通过接受者的解码过程,完成仪式的传播活动。

本文首先分析毛南族“肥套”傩俗的传播活动,包括其构成要素、传播方式、特点等等。其次分阶段论述“肥套”演变中的传播表现。主要是分为3个阶段:1.1949年前,形成发展巅峰阶段;2.1949年—1980年,由盛而衰阶段;3.1980年至今,劫后重生复原阶段。再次,分析传播在“肥套”傩俗变迁中的作用。最后总论民俗与传播的关系。传播在改变民俗文化生存环境同时,又是促进民俗变革的弹性机制,而媒介的运用也拓宽民俗活动的传播对象。民俗利用传播扩展民俗文化新空间,丰富民俗文化的传播手段,创新民俗文化,加入时代因素。(吴兰 来源:人民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