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伯族文化集

当前位置 :首页 -> 锡伯族:>孔玉崇与锡伯族民间乐器(组图)

  • National Culture & News / 锡伯族文化

孔玉崇与锡伯族民间乐器(组图)

民族:锡伯族 | 作者: | 浏览:0次 | 来源:

[db:ds]

锡伯族文化集

 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8日电伊犁霍城县伊车嘎善乡退休教师孔玉崇,三十多年来,制作了小提琴、大提琴、扬琴、曼托灵、吉他,冬不拉等各种乐器60余把,还创作出了锡伯族的特色乐器“鸳鸯琴”,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收入都花在了琴的研究和制作上,可以说“痴琴”一生终不悔。?

孔玉崇与锡伯族乐器

图为孔玉崇老人多年来的呕心之作

  初冬的一天,我们被一阵悦耳的琴声牵引着走进了孔玉崇老人家。老人家的三间住房里,一把把他亲手制作的乐器让我们目不暇接。随手拿起一把琴,孔玉崇都会娓娓道来它的木制材料、制作时间以及制作过程。

  今年64岁的孔玉崇是锡伯族人,受本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,从小就十分酷爱音乐,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,一直都没能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乐器。1961年初中毕业后,孔玉崇回乡里的锡伯族小学当了一名教师。工作后,他从每月不多的工资中省吃俭用攒了40元钱,毫不犹豫地买回一把小提琴,这把琴孔玉崇至今还珍藏着。

孔玉崇与锡伯族乐器

图为孔玉崇老人弹奏自己制作的琴

  1975年,孔玉崇的大儿子孔铁英四岁了,孔玉崇不想让儿子错过最佳的学琴期,一心想教儿子拉琴。但当时市面上没有儿童琴卖,孔玉崇情急之下竟然萌发了自己制作一把儿童小提琴的念头。说做就做,可是孔玉崇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做琴的木料。有一次孔玉崇到舅爷爷家做客,看上了舅爷爷家的一块菜板,这块长50公分、宽30公分的松木菜板刚好够做一把小提琴,他死缠硬磨的和亲戚要了回来。做琴的材料解决了,孔玉崇正式开始做琴,他仅凭乐感和自己的那把可供参照的标准小提琴,废寝忘食、通宵达旦,花了近两个月时间,孔玉崇制作的第一把琴问世了,就是这把琴,成就了孔铁英的音乐梦想,他从新疆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后,成为伊车嘎善乡的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。

  1978年,孔玉崇当上了锡伯族小学的校长。当时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单调,孔玉崇想组建一支校园小乐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也能够为学生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。于是他又一次萌发了自己制作琴的念头,可是,制琴的材料问题又一次难住了他。孔玉崇找到有关部门,经批准同意他上山采伐木头。那年初夏的一天,孔玉崇天刚亮就套上驴车准备上山,妻子关伊香放心不下,将自己出生才4个月的二儿子交给老父亲,也跳上了驴车,与丈夫一起上山采伐制琴的原料。

  那是至今想起来都让关伊香心有余悸的一天一夜。上山的路窄得只能容下一辆驴车,孔玉崇夫妇俩有惊无险的驾着驴车到了山上。上山后他们将精心挑选的桦木、桑木、果木、云杉木等木头伐好、截成1米左右的段,装了满满一车准备下山。俗话说,上山容易下山难。当他们走到下山路时,孔玉崇夫妇一下子惊呆了,本来就难走的山路,已经被突发的洪水冲得只剩四、五十公分宽,孔玉崇紧紧拉住缰绳,让关伊香压住车子里侧,使车子一个轮子悬空一点一点往山下挪。尽管关伊香使出全身的力气压着车子,可走了还不到50米,在一个弯道上驴车还是翻进了十几米深的沟底。幸亏水不太深,毛驴也没有受伤。两人好不容易将毛驴和车从沟底拉上来,又将木头一根一根扛上来,重新架好车回家,刚进家门,就见老父亲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正不知所措,此时天已经快亮了。

  孔玉崇凭着制作儿童琴的经验,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做琴上,仅半年时间就为学校小乐队赶制了两把小提琴、两把大提琴和一把冬不拉,琴的音色都不错。也就凭着这几把孔玉崇制作的琴,十几个人的学校小乐队一度成了十里八乡最受欢迎的演出团体。

孔玉崇与锡伯族乐器

图为孔玉崇老人在制琴

  从这以后,孔玉崇在工作之余开始悉心研究制琴之道,常常在自己的小工作室中一门心思地制作乐器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孔玉崇写下了厚厚的四大本学习制作笔记,见证了每一把琴的艰辛制作经历。在孔玉崇老人的不断钻研中,他终于解决了做琴过程中最难掌握的衰变问题。到2003年底,在做了60余把琴后,一件困扰了孔玉崇几十年的心事又一次浮上他的心头。那就是作为一个锡伯族人,他一直想设计制作一种属于锡伯族民族自己的乐器。从2004年初,孔玉崇开始设计制作一种双面琴,这种琴一面可以拉一面可以弹,琴长68.5厘米,琴头和琴颈总长32厘米,共鸣箱长36.5厘米,形状酷似葫芦,琴头和琴箱上都雕刻有鸳鸯的图案,孔玉崇为它起名“鸳鸯琴”。2005年,孔玉崇终于成功的制作出了第一把鸳鸯琴,这把琴当年就被乌洽会选中,作为民族乐器进行了展览。现在,孔玉崇已经制做了三把鸳鸯琴。

  在走向音乐之路的过程中,孔玉崇自学成材,他从狂热到理性,从幼稚到成熟,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,惟一不变的是他对音乐的认真和执着。30多年来,孔玉崇凭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,在音乐的殿堂中撑起了自己一片蓝天。孔玉崇老人说:“我这一辈子,就一个愿望,就是要做出来世界上最好的琴,我相信我会成功的。”虽然已进入隆冬时节,但老人家满盆的月月红开的正艳,就像孔玉崇老人对生活的热爱,对音乐一生不懈的追求。(马美玲? 资料来源:农四师六十四团宣传科)